近日,金山区朱泾镇新泾村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,成为继待泾村之后,朱泾镇第二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。
新泾村位于金山区朱泾镇西北部,由富强、一农两村合并而成。村域总面积6.38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7400亩,户籍数1415户,户籍人口5129人。村域布局完善,水系丰富,呈现“水在村中,村在园中”的自然肌理,曾连续获评两届上海市文明村。
这个曾经寂寂无闻的村庄,如今正大步行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,在乡村美景之外,稻米产业化联合体、康养民宿、电商示范点等产业项目也一一落户,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,幸福感也越来越浓。
(资料图片)
走出一条新泾特色产业路
实现乡村振兴的底气在于产业,为此,新泾村充分激活“农”特色,培育壮大农业企业,聚合多种业态,走出了一条“六个一”即“一粒米”“一只瓜”“一棵菜”“一匹布”“一块地”“一盏灯”的产业振兴发展道路。
“作为种粮大村,新泾村深耕‘一粒米’,2022年全村水稻增收超300万元。”新泾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朱元峰告诉记者,借着创建的东风,新泾村引入农业龙头企业盛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,创立“稻花湾”区域品牌,打造了金山区唯一一个稻米产业化联合体,并成功申报“金山区稻花湾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化项目”和“金山区优质糙米加工贮藏保鲜一体化项目”,让“稻谷”成为新泾农业根基稳固的“压舱石”。此外,村里还采用“龙头企业+家庭农场+农户+保险公司”的稻米产业经营模式,让产业富民的福利惠及更多村民。
与此同时,新泾村积极盘活集体经济。村集体与享莱乐共同开发乡村社区养老项目,以村民闲置的宅基地为基础,改造升级成13栋38间康养套房,农户以租赁收取租金或合股得到收益的形式获取资产性收入,同时可以参与经营或被聘用为员工。
村域内的珠丰农场、银龙产业园、永太服饰等也积极吸纳周边村民,为他们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,让新泾村民领上了“土地流转+就地就业”的“双薪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新泾各类业态为本地村民解决了超过100个就业岗位,促进了村民及村集体的可持续增收。
乡村振兴带来实实在在新变化
除了有产业,如今的新泾村环境更好了,村民生活也越来越便利。干净整洁的宅前屋后、宽敞平坦的乡村道路、绿树成荫的休闲广场……走进新泾村,一幅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。
变化始于一系列乡村振兴相关的建设。据了解,去年,新泾村共对村内165幢村宅旧房的外立面风貌进行改造提升,并完成了537户“小三园”改造。村内公共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,“米宝稻浪”“稻梦田间”木栈道、孝文化广场等景观节点打造完成。总长1415米的木栈道,寓意着全村1415户的新泾村村民,这里已经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。
此外,经过改造的新泾村老年日托服务中心也已运行,中心面积300多平方米,为村里老人提供日间照料、综合康养一站式服务。村内建富路、王家滩路、东方红中心路及农建路四条“四好农村路”全部完成了提档升级,还新建了睦邻点、修建步行桥、铺设健身步道,为村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。
“村里环境越来越好,孩子们也更愿意回来了。”面对村里的变化,新泾村一农5组的张老伯看在眼里、乐在心里。
“以工代赈”“积分超市”激发村民能动性
在创建过程中,新泾村还引入“以工代赈”模式,吸纳村民参与其中,有效激发了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,助推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。
新泾村一农13组范四云是最早一批加入行动的村民,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村民将宅基四周堆放的农具、垃圾搬进小屋或者清运,在建起的步道、广场旁种植绿化。如今,清理后的宅前屋后,已经变成了有花有果的“小三园”,“以前都是在外面干零活,给自己家乡建设还是头一回,每个月还能领取相应的劳务费,真的觉得很知足了。”范四云笑着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新泾村还设立了一个“积分超市”,村民通过参与宅前屋后整治、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取积分。村民可以按兑换标准在“积分超市”中兑换相应商品,通过发挥“小积分”的作用,调动起村民参与人居环境优化的积极性,并唤醒了村民的自治意识,进一步擦亮乡村振兴底色。
通讯员 沈欢琳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
Copyright 2015-2022 东方地质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